星空体育APP园林设计论文范例

作者:小编    发布时间:2024-04-08 17:04:40    浏览:

[返回]

  星空体育APP下载标题不规范,园林设计图标题不准确或图纸无标题。图例不规范,学生绘制的图纸图例不准确或无图例,如总平面图中无景点图例。平面图中无比例尺,指北针,标题栏,无法识读平面图中各园林要素的方位,尺寸、规划区域面积,制图人及制图日期等。字体书写不规范,不使用国家标准的长仿宋字,既不严肃,又不美观。

  尺寸标注不正确,线性尺寸及圆弧尺寸标注不按标准要求书写,尺寸单位不正确等。线型使用不正确,如建筑剖面图中被剖切到的部分轮廓线应用粗实线表示,主要可见轮廓线应用中粗线表示,次要可见轮廓线应用细实线表示,但有些学生常常粗、中、细不分。地形标高及坡度标注不正确,如图纸中室内与室外地坪形高标注不规范,道路坡度数字标注不正确。绘图线条不流畅,如绘制道路,水体线条曲线不光滑;针阔叶树和灌丛的叶缘线绘制太随意,不能反映树形特征;所有种植范围几乎都一样,无疏密层次。

  园林制图课程作为专业基础课,一般在学生大一的时候开设,学生在这个时期尚未接触专业课,对于园林设计还处于懵懂状态,因此,对于园林工程图纸的理解及制图国家规范缺乏认识。由于园林制图课程以课堂讲授,课堂辅导为主要的教学方式,教师只是在课堂上按照教学计划进行讲授以及在课堂上进行辅导和答疑,而园林制图课程缺少实践环节,学生不能对各类园林景观进行现场学习,实地测量,导致学生对园林组成要素的特点和表示方法不熟悉,空间尺度感不强,设计方案中不能用图例将造园要素形象、准确地表达出来。

  园林制图课程的教学目的在于培养学生运用各种作图手段识别和绘制园林设计图的实际操作能力,为园林设计课程打下基础,很好地表达出自己的设计理念,并且在今后的工作中能够准确并完整地绘制和识读一套园林设计图;园林设计课程的主要目的在于运用园林制图的绘图技巧表达园林设计思想、立意,将园林设计要素准确的表达在图纸上。然而,目前园林制图课程因教学条件的制约,学时的限制,教授的内容不够丰富,从园林设计的实际案例分析制图规范的内容相对欠缺;而园林设计课程多数内容只注重学生的设计主题是否新颖,设计思想是否合理,而忽略了制图的规范性,对学生图纸的规范性要求相对较低。

  3.1园林制图课程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增强学生对园林设计要素的认知园林制图课程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按国家标准和相关技术进行绘制、识读园林设计图和园林施工图的能力。传统的园林制图课程缺少安排实践教学的环节,只是通过实验课让学生抄绘课后题及专业图,既简单、又枯燥。学生没有到园林绿地现场进行实地学习调研及测量,对于园林的要素及空间尺度感认知较差。为此,可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园林制图课程实践教学环节。

  3.1.1通过小型园林绿地和园林建筑的测绘训练,提高学生的图示表达能力测绘应严格要求学生先绘徒手草图,再整理成一套完整的园林设计正式图,内容包括园林设计平面图、种植设计图以及园林建筑平、立、剖面图和透视图等。这样,学生学到的知识既贴近实际,又能巩固所学的各种图示方法,本课程的知识和技能也得到了应用和提高,使制图课与后续专业设计课之间有机衔接,为后续专业设计课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可以在讲授完理论知识后,拿一套实际工程图纸让学生阅读,使其以工地技术员的身份查找出图纸中的错误。这样,让学生近距离地接触工程实际,锻炼学生的实战能力。

  园林设计课不仅要注重学生对园林设计主题,设计思想及立意的要求,同时要加强园林制图课程相关内容的要求。园林设计在课程设计辅导时,图面质量要求达到图面整洁、图线分明、字体端正、符合规范。

  3.2.2园林设计课程中将园林制图规范标准计入设计图的总体评分标准园林设计课程中强化学生对制图标准的意识,可将园林制图标准计入设计图总体评分标准。对园林制图的各项内容和制图标准制定相应的分数。如图纸的幅面,图框,标题不符合规范;图纸缺少指北针,比例尺或指北针比例尺不符合规范;图纸尺寸标注,地形标高的标注不符合国家制图标准;图纸中线条粗细表达不准确,图面艺术性差等要扣除相应分数或等级下降等。

  近年来,由于计算机绘图软件的应用,学生园林设计课程及毕业设计部分图纸用计算机绘图软件完成,导致徒手作图基础差的现象。因此,园林制图以徒手作图为主,园林制图课程中做好几何作图及专业图绘制两部分的教学内容,以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及绘图能力。通过园林绿地的测绘训练提高学生的图示表达能力,测绘严格要求学生绘图规范。同时,园林设计课增加学生徒手作图的作业,减少计算机绘图作业,园林设计专业图中总平面图、功能分区图、植物种植设计图、竖向设计图、效果图等图纸要求手绘完成,图量达到1号幅面图纸7张以上。

  具有强烈的时代感是抽象式园林的一大特点。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新颖,二是简洁、明快讲究大效果。传统园林往往可以反复套用,形成一种似曾相识的面貌,抽象式园林是一种新的形式,无现成的格局可以套用,必须开动脑筋,使形式新颖,让人一见动情,难于忘怀。作品保持着新颖的风采,是创作抽象式园林的重要准则。简洁、明快,讲究大效果,是创作抽象式园林的另一准则。抽象式园林要求与城市环境相协调,在空间上具有开放性,植物布置较为灵空通透,力求与城市空间渗透,融为一体,希望让更多的人得益。

  今天人们对园林的利用方式发生了极大的变化现在各地的园林中,早晨主要是老年人健身活动和聚谈聊天为主,傍晚以青年恋人为主,节假日则以儿童及青少年游乐为主。在内容上以休憩型、健身型、智力型为主流。深圳有的公园不设围墙,任人自由进出,也反映了一种时代气息。实际生活中,旧的形式往往也可以勉强容纳新的内容,也可勉强与新的环境结合。

  要打开新的局面,必须培养一种不循规蹈矩的强烈意识,勇于创新,迎上时代的潮流。园林设计者需要不断的探索,我们也要学习与借鉴外来或前人的经验,目的是为了发展自己,为我所用。学习别人要“取长补短”,而自己在创作时要“扬长避短”。东西方在文化传统、社会体制、国情和经济基础等方面都不相同,很难有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园林模式。虽然园林中的某些娱乐设施,在必要时也可采用“拿来主义”的做法,但在整体上必须要有自己的特色。

  传统的中国园林讲究自然,最忌一览无余,特别善于运用富于含蓄美的曲线,以表现幽静雅淡的情调,追求诗情画意,体现意境,并富于寓意,而传统西方园林却多用直线,讲究图面上的秩序与规律,一目了然,强调横平竖直,力求对称、平衡,追求人工装饰之美。抽象式园林在线形上介于中西之间,是一种“中西结合”的形式,它较多的使用曲线。中国传统的曲线为一种自然的随意性较强的曲线,在园路、水池、山石、花木造景等方面,其曲线变换莫测,往往用徒手勾画。

  抽象式园林与传统园林结合的问题,关键是如何使传统园林具有时代感,并且在功能上符合使用要求。我们如果能从传统中汲其意,取其神,设计出符合时代节拍的园林建筑、山石、水体和植物配置,并在整体上协调统一,使中国人感到有点洋味,有新鲜感,使外国人看来又感到有中国特色,是中国的东西。抽象式园林从自然式、规则式、混合式和传统园林中吸取了养分,有一些甚至加以利用,它们之间并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抽象式园林容易与自然式、规则式或混合式园林结合。我们应该继承传统园林中善于表达意境的长处,把园林景物布置得略为迂回曲折,掩映隐约,便便容易创造意境,产生诗情画意,同时也扩大了园林的时空。而西方园林大都由建筑师设计,受规整的几何图案所控制,与大自然的情趣相距甚远。中国园林在造景方面含蓄深远,富于意境,西方园林开放明朗、绚丽多彩。

  抽象式园林构图考虑题材的取舍和凝练,并要有对比。地面的起伏形成一种对比,可以表现为各个高低不等的台地、斜坡,往往可成为抽象式园林中的骨架,整齐的具有规律性的栽植与自然的栽植形成对比,大片林木与开阔地成对比,草地与水面、花坛与铺装地之间的对比,喷泉、瀑布与平静水面的对比,这一切都能引起人们审美的兴趣。对于设计草图,应该反复推敲,它是对千变万化的植物和其它物体,如地形、建筑、水体、山石等形体组合规律的探索。

  园林设计产生和发展的过程中受到了很多因素的影响,既包括自然的因素,也包括人文的因素。在这些因素中,气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正如美国风景园林教育家约翰西蒙兹(JohnO.Simonds)在他的著作《景观设计学》中写道“如果规划的中心目的是为人或人们创造一个满足其需要的环境,那就必须首先考虑气候[1]”。气候因素常常与地理因素混合在一起,例如气温、湿度、日照、风向和降雨,以及气候因素所造成的植被、水文、地貌方面的特征,甚至气候因素所造成的生产、生活方式的特征。气候对于园林设计的影响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气候影响着景观(地理概念的景观)的自然与人文特征,而这些特征对于园林的风格与形式又产生影响;另一方面,园林设计不断适应气候,通过改善微气候来解决气候的舒适性问题,使气候与园林设计紧密结合。从古到今,包含在地理因素之中的气候因素影响着园林设计的形式,这种影响在许多国家的园林中均有所体现。在湿润炎热的两河流域,古巴比伦人在庭院的连廊上修建屋顶花园,以遮蔽阳光和暴雨。在炎热干燥的阿拉伯地区,庭园多围以高树为人庇荫,用细小的喷泉或水渠增加空气的湿度,而凉亭四面围合的隔栅,既可以产生丰富的阴影变化,又可以在遮蔽阳光的同时保持通风。法国气候温和晴朗,才会使勒诺特尔式园林的明丽效果在晴空之下更加突出。英国阴雨连绵,在一定程度上促使自然风景式园林由田园牧歌风格转变为以怀旧风格为特征。在日本,京都潮湿的气候使得苔藓成为禅宗园林重要的特色和标志。在中国,气候因素对于园林设计同样有所影响。在中国古典园林中,经常将山设在西北,以减少西北风之侵害,在背山面水之处设置景点,以获得良好的阳光。气候差异在中国南北方园林中也有所体现,北方园林建筑色彩艳丽,用以弥补冬季园林色彩单一的不足;南方园林建筑则色彩素朴,掩映于红花绿叶之中。气候对园林设计的影响遍及各个国家的各个园林形式之中。由于以往气候只是缓慢地发生着变化,基本表现为一种稳定的状态,因此使得园林设计应对气候所形成的特征呈现出稳定的面貌。气候(climate)这个词来源于希腊语“Klima”,指的是地球相对于太阳的倾角。希腊人认识到气候主要是太阳角度(纬度)的函数,他们将地球划分为热带、温带和寒带。气候的概念一般是指一地多年天气的综合表现,包括该地区多年的天气平均状态和极端状态。因此,气候是由两种参量来表征的:一种是表示气候平均状态的“恒量”,另一种是表示气候在极端状态之间波动幅度的“变量”。对于不同地区而言,由于各地所处的纬度位置不同,所接受的太阳辐射的多少不同,受海陆影响的程度和大气环流系统的配置不同,各地的气候就有各自不同的特点。一定区域的气候,取决于若干种气候要素的变化特征以及它们的组合情况。就四季的划分来看,中国气候的大陆特征远比西欧显著,中国的四季都比欧洲前移一个半月左右。虽然气候一直在发生着变化,但是工业革命之后气候变化的过程正在加速,气候变化正在由一个过程演变成一场危机。导致气候变化的原因很可能(90%)是人为温室气体浓度增加所造成,这是目前所公认的。人类活动破坏了自然界的碳循环,使得蓄积在土壤和生物中的“碳”在短短的百年内大量进入大气圈,从而导致了现在的全球变暖和气候异常。据估计,自工业革命以来,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增加了30%。气候变化主要表现在全球变暖、降雨变化、海平面上升和极端天气事件的频发。气候变化对自然环境和人类环境的其他影响正在出现,例如植被的变化、物种灭绝、粮食减产等。更为严重的是,气候变化的影响是难以逆转的。因此,气候变化将会改变我们所生活的环境。气候变化将会影响植被的生物周期甚至威胁它们的生存;全球变暖将会加剧城市的缺水问题,对城市水景和绿地系统产生影响;降雨变化和海平面上升则会导致水文和滨水区域景观的变化;气候变化还将对人的生活方式带来影响。

  气候剧变导致的环境变化,特别是重要园林元素的变化,会使原有的园林设计形式失去了存在的可能性。例如,过去多水的地区现在由于缺水而不得不放弃设计大面积的水体;瞬时暴雨的增加使得园林需要解决洪涝灾害所造成的影响;温带地区植物的季相变化随着气温升高而消失,以及气候变化所导致的园林所需特色植物的消失。

  在以往,园林设计主要是与美学、文化、艺术相关联,在气候变化条件下,生态、环境在园林设计中所占比重越来越大,而且气候变化所带来的各种问题也将纳入园林设计的内涵。面对气候变化带来的新环境,园林设计需要考虑如何适应它;面对气候变化给城市和生态环境带来的灾难,园林设计需要考虑如何防止和缩减这些灾难造成的损失EDAW的詹姆士赛普斯(JamesSipes)和安妮罗琳斯(AnneRollings)分析了卡特琳娜飓风的灾难性后果、对人口的变化影响和重建的原则,并为重建提供了一个可持续性的分析模型。这与以往园林设计师的工作相比有了明显的差异。另外,过去园林设计对气候的作用只局限于对微气候的调节和改善,但现在园林设计将需要应对气候变化这个既是地方性又是全球性的问题。

  随着人类在技术方面的不断发展,人们似乎越来越具有和自然抗衡的能力。气候变化危机使人们重新认识到大自然的力量。天人合一,设计结合自然,这些理念将得到重新评价。很多违背场地条件、忽视自然影响和气候变化、破坏环境的景观模式也将被限制和摒弃。园林设计将更加注重保护原生自然资源、减少开发对自然状况的影响和恢复场地的自然机能。

  园林设计具有积极的生态效益。这些生态效益包括降低温度、增加空气湿度和吸收二氧化碳等,能够起到改善和调节微气候的作用。面对气候变化,这些生态功能将继续发挥重要的作用,但除此之外,园林设计还需要针对气候变化的特点,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发挥特殊的作用。目前国际上应对气候变化的工作大体分为两个主要的方面:减缓和适应。减缓是指针对形成气候变化的机制采取措施,从而使气候变化得到抑制,或使其可能性缩减到最小。适应主要是针对气候变化所造成的后果,气候变化的影响已经开始呈现,而且由于气候变化的惯性,即使导致气候变化的因素立刻停止,气候在短时间内也将会持续变化并可能有加强的趋势,所以适应气候变化也是当务之急。园林设计行业应对气候变化的行动在这两个方面都有体现。首先,园林设计要减缓气候变化。目前减缓气候变化的首要任务是减少空气中二氧化碳的量,包括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还有回收和储存二氧化碳。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方面,园林设计可以发挥间接的作用。例如园林设计要素,包括植物、屋顶花园、绿墙、地形和水体等的巧妙设计可以起到改善建筑热效能的作用,从而减少建筑保暖和制冷所需要排放的二氧化碳的量。其次,在园林选材方面,选择可回收的材料和低碳消耗的材料也将会有益于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在回收和储存二氧化碳方面,园林设计则可以发挥直接的作用。研究表明,海洋、土壤和森林都具有良好的碳储存潜力,甚至超出大气的储存能力。土壤的碳储存量是大气的3.3倍,陆地生物库的4.5倍。另外明尼苏达大学的研究发现多种多年生草类混合种植地土壤的碳和氮储量比相同种类单一种植地的平均值要高出5-6倍。而且,暖季型草和豆类植物的加入可以使土壤的碳收集增加193%和522%。战胜气候花园(ClimateVictoryGarden)就是利用这些研究成果,将不同根系种类、根系深度和生长速度的植物搭配在一起,从而将园林绿化的固碳功效最大化的一种设计。以固碳为导向的园林设计将会对减缓气候变化起到一定的作用。另外,园林设计要适应气候变化所造成的后果。针对气候变化造成的地方水文变化,园林设计能够采取相应的适应措施。例如在荷兰,受到海平面上升和极端降雨增多的影响,许多城市面临洪涝的威胁。为了避免灾难,蓄容更多的雨水,城市中设置更多的水体或者蓄水设施,河道被拓宽或者增加辅助河道。在澳大利亚,气温升高和降雨量减少使干旱成为最大的问题。面对愈演愈烈的炎热干燥气候,为了维护城市水文环境,水敏性城市设计(WaterSensitivUrbanDesign,WSUD)理念在园林设计中开始实行,雨水经过收集、过滤、净化和储存并最终得到再利用,如园林灌溉。圣保罗根据气候变化合理地改变了雨水管理方式,从而创造一系列雨水花园。总之,由于气候的复杂性,目前对于气候变化的研究仍然无法准确预测气候变化将来的趋势和程度及其后果。但是,无法确定并不等于无从适应。防气候(Climate-proof)设计就是一种保证城市和园林设计免受一定气候影响的设计。如何应对不稳定的气候已经被融入设计过程中,从而使得设计成果具有一定的气候适应能力。

  “园者,画之见诸于行事也。”中国山水画与园林在发展历程上的吻合,可以通过许多山水画家本身就是杰出的园林设计者来体现。历史上许多擅长山水画的画家本身就是著名的园林设计者,而许多园林也因一些著名画家的参与设计而变得名声大震,如元代画家倪云林参与设计的苏州狮子林,画家李流芳设计的占漪园,文徵明设计的拙政园、紫芝园,唐寅设计的桃花坞,宫廷画师叶洮设计的畅春园,画家袁龙设计的退思园等。此外,寄畅园、休园、东园、耕渔轩等都是在文人画家的直接指导下设计的。中国山水画与园林都既包含着自然山水之美,又凝聚了艺术精华之美,具有丰富的内涵和独特的民族特性。由此可见,中国古典园林的发展一直深受中国山水画艺术的影响,而中国古典园林的不断发展也促进了中国山水画的不断发展和完善,二者是相互促进的关系。

  山水画家参与园林设计必然会以绘画的理论和技法来指导园林设计,以营造自己心目中理想的山水意境,这就不仅会使画论直接成为造园理论,还会使山水画与园林在创作手法和创作思想上相互影响。自古以来,山水画家参与创作设计的园林不计其数。

  “巧密于精思,神仪在心”“意在笔先”说的就是立意的重要性。立意是指画家对客观事物反复观察后而获得的主题思想。立意既是画家思想情感的外在表现形式,也是影响作品意境和品格高低的重要因素。立意既是创作的起点,也是创作的终点。山水画不是画家对客观自然的直接模仿,而是画家“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后创作出来的既有生命又有美感的作品。园林设计也是如此,也需要“因地制宜”制定设计和规划思想,即立意。一个好的园林设计不仅要有好的立意,还要相形度势,扬长避短,有较高的艺术思想境界,在这样的立意组织下设计出来的园林才是不着痕迹、浑然统一的。如苏州拙政园中的积水洼地,由于地势较低,因而在设计时仿效太湖的水乡景色,以水为中心,以赏荷为主,所有建筑依水而建,将景秀华盛的神韵与独特的地理条件相结合,既突出了荷风送香气的意境,又体现了中国山水画中“形散而神不散”的理论思想。

  虽说山水画构图与园林布局属于不同的艺术形态,但由于二者都是一种理想的图景创造,都是一种于天地之外的灵奇,人们在游览园林时看到的仍是一个个具体的画面,因而人们常以山水画中的图景来设计古典园林,而山水画中的构图手法自然也成为园林设计的重要方法。经营位置是谢赫提出的绘画六法之一,是一种重要的章法构图术语,在六法中居于主导地位,一切形象安排都要受经营位置的统辖。经营位置,也称置陈布势、章法布局,是指在绘画前要对画面构图进行仔细的揣摩,在千变万化的事物中理出脉络、分清主次,这既是绘画成功的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山水画构图手法在园林的山石配置、建筑安排上有着很好的体现。在园林有限的空间中不仅要塑造出花样繁多的风景,还要体现变化与多样性的统一,这样才能营造出优美而自然、多样而统一的艺术效果。山水画构图与园林空间布局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山水画构图中的许多原则在古典园林设计中同样适用。如山水画在布局上讲究主次分明,以桥梁、屋宇等来衬托和点缀山水,山水画中背山临水、水中设岛等已逐渐成为一种理想的环境观。这种环境观在古典园林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古典园林中景物众多、高低错落有致、主从关系明确,从布局上来看,全园的重心是主要部分,次要部分既具有独立性,又从属于主要部分,二者相互联系、相互呼应。如苏州园林中以水为中心,山水参差起落、花木点缀、建筑疏密相间,一步一景,层次丰富、意境深远。当然,山水画构图与园林布局设计之间还是存在着差别的:山水画中的景物主要通过画面位置来体现,因而表现在画面上的景物既具有画境空间布局的含义,又具有画面构图布局的含义,体现的是一种二维空间。在园林设计中,游人观赏到的是一个三维园林空间画面,随着游人的移动呈现出千变万化的景物。

  “山以水为血脉,以草木为毛发,以烟云为神彩”“水以山为面,以亭榭为眉目,以渔钓为精神”,“石为骨”“水为血脉”“寺观、村落为装点”,山水、树木、花石是中国传统山水画中常用的绘画元素,这些绘画元素也是构以成我国古典园林的重要元素。传统山水画画家非常重视对山石的选用,如郭熙曾这样描写四季山石:春山艳、夏山翠、秋山净、冬山淡。山石的选用在园林造景中也具有重要意义。如扬州个园以四季假山来传达借物传情、营造理想的山水意境。此外,园林景物与建筑在空间中的相互融合,建筑内部空间与外部空间相互渗透,山水、花木、建筑之间相互穿插、彼此协调,既实现了可游可观的目的,也达到了物我同一、心物相照的艺术境界。

  意境是中国所有艺术追求的最高审美范畴。好的山水画不是自然山水景物的简单描绘,而是“境生于象外”,是自然景物的艺术再现,是在有限的物象之外表现无限的意象。我国古代画家提出的“以形写神”“不求形似求神韵”“画意不画形”等都是意境思想的具体化。“诗情画意”是我国古典园林设计追求的最高艺术境界。园林设计中的意境是对山水画意境追求的延伸。在园林设计中,意境是指以山水、花木和建筑营造一种精神环境,以有形有色有声音的景物塑造来创造一种无限意境,为人们提供一种思想感悟环境。自魏晋南北朝以来,我国园林设计由于文人画家的参与而具有了浓郁的情感色彩。文人造园如作文,情与景统一,意与象统一,堆石凿水、栽花种树,以展示风景的形式抒发真挚的情感、高尚的情操,表达自己对生命意义的认识。

  在中国山水画中,不同的植物被赋予不同的个性,如兰花象征着淡泊明志、梅花象征着坚强不屈、荷花象征着出淤泥而不染等。在我国园林设计中,设计者也常常以这些植物来体现主人的个性、寓意造园者的气节,如扬州个园的主人以“无个不成竹之意”来寓意其气节的高尚和品格的清逸;柳宗元以“愚溪”来表达自己对现实的不满,标榜自己孤傲不群的志向。中国山水画常以写意的手法来表现自然之美,中国园林要在有限的空间中表达和再现无限的自然之美,就需要借助于山水画中的写意手法。“凝固的诗,立体的画”是中国园林表达意境的独特方式,江南许多私家园林在设计时常使用假山、漏窗等阻隔视线,看似普通的景色,几经周折才能看到全貌,带给人深邃的联想和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使园林景色的意境倍增,意蕴更加含蓄深远。

  居住区园林设计中应该运用科学的方法建立人工植物群落,例如,面积较大的绿地可以模拟自然群落的结构配置植被,并且根据各种植物的不同特点进行科学分配,让乔、灌、草能够和谐共生。设计者应该熟悉各种植物的生长特性,根据每种植物的不同需求进行合理的设计,结合阳光、空气和化肥等因素,创建一个稳定的人工植物群落,以此发挥最大的生态效益。

  20世纪中期美国提出了“绿道网络”的概念,从经济效益、环境保护和美学等方面来看都具有很大的推广价值,这个概念给上海市的绿地建设提供了良好的思路。上海作为我国著名的国际化大都市,提倡城市绿化和国际接轨,将城市中相对分散、相互独立的居住区绿地、公园等有机结合在一起,通过科学的统筹规划,让城市绿地景观形成空间上的连接,而居住区绿地是庞大生态系统中的一员。

  居住区园林设计的前提是“以人为本”,注重绿地的亲和力和参与性。居住区的绿地是居民活动空间的扩展和延伸,也是居用和交流的重要场地,因此,居住区的园林绿地设计应该营造出具有生活气息的环境。园林设计应该充分结合人体行为学、人的需求,分析居民在日常生活中的各项活动,并以此作为设计的重要依据,之后分析居民的年龄层次、运动方式等,充分考虑老人和儿童的需求。园林设计的植物配置应该结合季节特点,遵循春绿秋黄、夏荫冬秃的自然规律,改变传统绿色乔木为主的设计理念。这样在冬天人们可以看到枯荣的树叶,夏天有浓密的树荫为居民提供休憩场所,尽量保障植物群落防寒降温的生态作用星空体育APP。适当引进一些具有芳香气味或者颜色鲜艳的植物,让这些植物在季节更替中发挥不同的气味或者呈现出不同的颜色,给居民带来不同的嗅觉和视觉感受。同时,园林设计中可以设置一些运动器材,开辟健身专区,以满足人们休闲运动的需求。

  居住区园林设计不仅需要遵循生态学的理念,也需要注重设计的立意和构思,让设计出的园林具有一定的文化内涵。设计者可以从我国古典园林设计中获取灵感,同时吸收和借鉴国外的园林设计经验,做到兼容并蓄,以此构建园林的精神内涵。居住区的园林设计首先应该确定一个鲜明的主体,并进行合理的定位,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建设园林就如写一首散文诗,只有文题完美结合,才能称得上佳作。现在很多园林设计运用的手法比较大众化,过于具体,缺少一种含蓄的美感。一些城市的居住区园林建设中,设计者没有考虑周围环境,盲目地照搬欧美国家的设计风格,完全没有自己的文化特色。只有将国外文化和我国的传统文化有机结合在一起,二者相互补充,相互促进才能提高园林设计的文化内涵。

  居住区园林设计应该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只有不断创新才能推动发展。住宅区的园林设计应该区别于公园设计,强调自然的特点,打造文化品位和情感取向和谐的居住环境。设计者应该尽量拓展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空间,让居民身居闹市也有亲近自然的机会,以获得轻松愉悦的心情。创新是一个艰苦的过程,没有创新就没有人类的进步。园林设计中设计者不仅需要掌握丰富的知识,还需要将自己的知识运用到设计中。例如,一些人建议从西方园林设计和我国古典园林设计中寻找全新的契合点,创造出抽象园林的理念,在西方园林的几何图案中加入我国传统的设计理念,属于一种全新的尝试。随着我国消费结构和消费理念的不断变化,人们对居住环境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设计者应该充分借鉴西方园林设计的特点,大力发扬我国的传统文化,注重园林设计的创新性,以此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

  植物以点状分布于园林之中,由三五株或十株以下的同种或一种苗木已不等的距离形成一个个的树丛。是园林植物配置中最基本的形式,构成的景观自然和谐,在形成植物群体美感的同时突出个体的特色。

  由一到两种乔木为主,多种灌木为辅进行组合搭配,形成块状的植物分布,或者成为特色的树“林”。

  对同种植物呈固定线条的排列方式,通常在公园或建筑场所的主入口,整齐划一的树木增强环境的庄严感、肃穆感。

  同树群的构成方式相似,带植通常充当园林景观小品中的背景或者隔离带,街道和公路两侧的行道树通常采用这种方式。

  (1)首先是植物的生态影响,勿要为了美观将外国物种随意引进,很可能导致严重的生物入侵,对当地的生态环境造成极大的破坏。二是中国地域辽阔,南北方的物种差异巨大,种植环境要适宜,对气候、空气、土壤、生物以及人类活动等因素都要进行分析,例如茶花、杜鹃一类的灌木对酸性土壤的环境比较适应,北方盐碱地地区就不适合这类树种的栽培。不适宜当地气候条件的植物类别也不要引进,如南方炎热地区种植的银杏树通常会大量枯萎死亡,严重浪费资源和成本。

  (2)因地制宜:尽量使用乡土原生树种,植物的长势更加茂盛。在工业厂房等区域,避免种植贵重、娇气的树种,应该多植如广玉兰、夹竹桃、杨树等抗性强、能净化吸收二氧化硫这类有害气体的植物,对于固体粉尘污染较为严重的厂区,二球悬铃木、各类柏树都是很好的选择。噪声污染严重的厂区注意要设计隔离带,选择枝条繁密、叶片较厚的灌木作为种植树种,起到隔音的效果。在幼儿园等教育场所,选择的树种应该是色彩斑斓的,不要使用太多松柏、或者是颜色过深的树种,营造出过于严肃的氛围。对于市民公园、广场树种的选择,注意要求无毒、少刺,浓香的花卉树木也应该尽量避免,以免春季过敏人群多。

  园林在城市中的景观功能同样要得到实现,在遵循生态原则的基础上,根据美学元素最植物进行组合配置。速生树种和慢生树种注意搭配,园林当前的景观效果得到突出的同时,需要考虑植物的生长和季节的变化对景观效果进行预测,创造四季皆有景的现代园林。艺术性美感应从时间和空间两方面突出体现:

  根据季节的不同,植物呈现不同的形态。在对植物进行配置时一定要考虑到时间上的要素,避免出现一季美景,三季无可观的情况。所以,应考虑到:春季是万物生长、百花盛开的季节,人们也逐渐从家中走出来欣赏景色。园林在植物配置时应当多植花期在春季的花卉,如杜鹃、桃花、海棠、樱花等等。金叶小檗、紫叶小檗等灌木也开始显色,要注意色彩的变化。夏季中国普遍高温炎热,植物的配置在满足遮阴、纳凉需求的基础上更要美观,使用高大的乔灌木,郁郁葱葱的绿色可以让人们感觉到清爽和惬意,在夏季开花的乔灌木植物主要有紫薇、月季,草本植物有韭兰、葱兰、一串红、石竹等等,在对水体进行配置时,在中荷花辅以香蒲等,让人们的视觉体验更加丰富。秋季是最能体现植物色彩变化的季节,最能衡量园林中植物的配置是否出彩。枫树、槭树、红叶石楠、火棘等植物变为红色,银杏、芦苇星空体育APP、悬铃木等植物呈现金黄的色彩,在中国大部分地区都是必然选择。而樟树、松树、柏树仍然保持翠绿。芙蓉花、秋海棠的花朵保持盛开。另外,秋天还是果实成熟的季节,在园林中,栽植少量的果树如橘树、柿子树、枣树等等,别有意趣,更添秋意。除了视觉,更要考虑到人们的嗅觉体验,具有象征意义的桂花树不可少。但是注意浓香的植物种植数量不能太多星空体育APP,不然容易引起反感。冬季大部分地区万物萧条,松柏是不二选择,挺拔的青松给冬天带来绿意。在色彩较缺失的环境中,量少而艳丽的红梅和茶花可以为其增色。另外冬季太阳高度角发生变化,采光时间变短,部分地区要满足采光需求,在靠近建筑的地方种植落叶植物木,减弱对光照的遮挡。

  植物分为乔木、灌木、草本、藤本等种类,其高低大小不一,而园林中的地形也有起伏变化,所以植物配置要考虑到空间层次的变化。如对面积较大的缓坡进行植物配置时,就不应栽植过多的植物,而是采用大面积的草坪增加缓坡的空间感,配合高大乔灌木与低矮的灌木结合种植作为点缀,增加缓坡空间的层次感。而在对私密空间配置植物时,利用植物高矮进行空间的围合。在宽阔的大道两侧,行道树以对植、行植的方式配置,在同侧乔木之间穿插较矮小的绿篱以及修剪为圆形的彩叶灌木,增强空间的延伸性和节奏感,同时保持视野的开阔,不会因为灌木的密集造成人的不舒适。在设计中将乔灌草结合布置,有利于形成群落,利于对珍惜植物的保护,充分利用水平和垂直空间,叶面指数得到上升,生态效益也能提高。根据植物特性的不同做出不同的搭配,植物有观花植物、观叶植物、观果植物、观枝等等不同的属性,有些植物具有两种或以上的属性,在空间中配置时各种属性相互补充,避免出现过度重复,观枝植物进行重复配置,导致缺少色彩,空间呆板没有活泼感。

  植物配置的成本也是考虑的重要因素,珍贵的树种可以使用,但不能滥用,在园林景观中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使用本土树种,保证植物的成活率以及生长状况良好,在降低成本的同时园林更能展现地方特色。园林中表现不好的植物给其换一个环境,为外地树种创造条件,抗性差的外地树种也许引进到当地可以展现优势。近年来,生产性景观在园林设计中大放异彩。生产性景观就是指以植物景观为基础,在景观中融入生产或和生产劳动,是一种有生命力的、带来产出和经济效益的景观。典型的就是俞孔坚先生为沈阳大学设计的稻田景观,园林中经常出现的荷田景观,在某些城市中,甚至有用菜畦作为景观元素的。生产性景观可以在城市中大量的运用,只需要适度的进行维护,在产生景观效果的同时,带来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城市发展的过程对生态环境造成了极大的破坏,固体、液体和气体的污染无处不在,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城市园林绿化作为城市之肺,对改善城市空气有着不可取代的作用,植物可以净化空气,改善水体,净化土地,某些植物分泌的物质甚至可以杀死空气中的有害细菌。众所周知,植物对于防止水土流失有着十分明显的效果,涵养水源,改善城市的小气候,防止土地荒漠化,以及减少噪声污染等效果。

  植物造景就是利用不同植物的特性,对其进行合理的配置,使植物的特性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不同的时间和空间呈现最优美的形态,为人们创造出一个良好的环境。合理的植物配置通过不同的搭配方式,造景手法,实现一步一景的体验。还能对周边的环境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突出景观的层次感,美化城市环境。

  园林设计中,对植物进行合理的组合配置,在美化城市环境的同时,抵御自然灾害带来的侵袭,降低灾害带来的损失,一定程度上保障人们的安全。例如在北方风沙大的地区大量造林,形成风沙防护带,减弱其危害。

  植物配置和植物造景可以为人们提供休闲娱乐的场所,满足人们对美景需求的同时满足夏季避暑、冬季采光的需要。园林设计中可以形成开敞、包围空间或者半包围空间,如密植的竹林通常围合成为一个封闭的空间,具有一定的私密性,在心理上给人带来安全和宁静。绿篱营造的半包围空间通常用于引导行人的路线弘扬文化的功能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在历史的发展中,许多植物被赋予了不同的文化内涵。如杏树,因为“杏坛读书”的典故,今天多植于学校中的读书地带,激励学生学习进取的同时弘扬学校的文化精神。岁寒三友“松竹梅”几乎无人不知,代表着高尚的品格和节操,龙柏形态优雅,多用于墓地等气氛庄严的场合。结合当地历史文化环境,在配置植物的过程中引入文化内涵,发扬文化特色。

  首先,现代设计的发展。现代设计起步较晚,从20世纪初开始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它的发展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社会发展过程中,现代主义逐渐出现在设计领域,它从设计理念、形式和手法等方面,改变了传统的设计模式。设计者经过工艺美术运动、新艺术运动、斯堪的纳维亚国家的设计运动以及装饰艺术运动等一系列的探索,使现代艺术在形式和思想上得到了大解放。其次,现代设计思想。现代设计思想主要包括6个方面:第一,服务于大众的民主思想,设计的目的是人而不是美化产品。第二,功能为第一要素的设计思想,现代设计的主要目的是为人民服务,因此把功能看作第一要素是必须的。第三,艺术和技术结合的设计内涵,在充满艺术的同时要注意技术的应用。第四,遵循自然和客观的法则,违背自然和客观条件的设计是不可取的。第五,少就是多的设计原则,简洁明了是现代设计的追求。第六,形态构成的设计基础,例如点、线、面在设计中的完美应用。

  科技创新在园林设计中的应用首先体现在新技术的应用和传统形式的新表达2个方面。例如,运用LED灯光作为园林建筑外墙的装饰,在园林水景设计中运用高科技的音乐水幕等。传统形式的新表达主要表现在新的构图原则上,设计者们将现代艺术的抽象几何构图和流畅的有机曲线运用到园林设计中,更能满足现代人对园林设计的审美需求。其次,与传统园林设计相比,现代设计思想下的园林设计已经不再是手绘作图,已发展为计算机作图。使用计算机进行设计绘图,具有精密度高、效率高等优点。

  点具有聚集性,容易聚集目光,在园林设计中可以把点当作整体构成的视觉向心点或焦点,通过整体的衬托实现突出主题中心或达到营造意境的效果。例如:在园林设计中,可以在林间道路的尽头设置凉亭,或者在石质阶梯的尽头设置石门,凸显出一种艺术韵味,通过重叠组合或者差异性组合,突出点可以快速吸引人们的视线,获取视觉的焦点的同时,可以渲染出富有艺术的意境。

  线的主要特征是长度,在园林设计中,常用线条即为直线与曲线。其中,直线主要可以分为水平线、垂直线以及倾斜线,其具有划分整齐的特征,例如,设计排列整齐的树木就有规整、井然有序的感觉,所以一般在道路两旁的绿化带中应用。曲线的应用也在园林设计中占据较高的应用频率,在园林作品中随处都可以见到曲线的存在。通过曲线的舒展划分,能够最大程度地在视觉上扩大园林作品的空间感,带来较为广阔的视觉感受。

  线在封闭的情况下即可构成面,园林设计中经常用到的平面构成因素主要有曲线形和直线形的平面几何形。通过设计组合成的平面中有规则对称,也有分散的。一般情况下,规则对称的平面都是应用在具有纪念意义园林广场的设计中,具有规整的表现效果,而不规则的几何曲线平面可以应用在花坛、公园或庭院的设计上,凸显出不规则的美感。

  人对色彩的感受是不一样的,同样地,不同的色彩会带给人们不一样的感觉,园林设计中通常运用色彩来表达和塑造视觉艺术。例如:利用绿色,可以缓解视觉疲劳,与园林设计效果相映衬;利用黄色,可以舒展身心。不同色彩的搭配组合可以凸显出不同的效果,掌握好色彩的轻重感才能体现设计的主题,表达设计者的想法。高明度的浅色系显得轻快,低明度的深色系显得稳重。而冷色系则是可以突出肃穆与安静的环境氛围。

  传统园林建设多使用的是木质材料,而现代设计思想下的园林设计材料运用可以分为高技术材料和低成本材料的应用。与传统的木质材料相比,这些材料大都有性能好、价格便宜等特点,在设计的过程中,对它们进行合理利用,产生的影响将会是积极的。

  19世纪中期,很多欧美国家竞相开始了城市公园运动。在城市公园运动早期刚开始的时候,并没有新的建筑风格的诞生,而是以兼收并蓄的折衷主义风格为主,设计的理念并没有完全的摆脱传统,却有着革新的曙光。到了20世纪初,现代主义运动在西方兴起,给文化领域带来了巨大的改变,不论是在思维方式方面还是在形式外貌上,人们的艺术鉴赏眼光也随之改变。在这次的运动中,西方风景园林从多种混合风格中脱离出来,走向了纯粹的现代风格。现代主义在风景园林设计中产生的影响,没有过于狂热,也没有过后就丢掉,而是细水长流。德国的包豪斯学院,对于现代主义运动帮助很大,构成艺术就是在那里诞生。在吸收了构成主义以及风格派的核心理念后形成了构成艺术的理论。构成主义和风格派形成于同一时期,所以他们在风格上以及理念上有很多相近之处,如造型方面强调形体内在结构,形式方面注重抽象,思想吸收了立体主义的元素,艺术表现手法不拘泥于客观物象,风格表达通过几何结构,理性且严谨。

  点、线、面、体、色彩、纹理是构成艺术的基本要素。其原理就是把上述基本要素依据一定形式规律进行组合创作。在风景园林设计中应用构成艺术时,就是要把点、线、面、体等概念性的要素物化,替换为直观的风景园林元素:如地形、植物、山石、水体等。植物等园林元素,不仅是体现其生态属性,并且还有着象征、隐喻等什么功能。现代风景园林设计当中,有些园林从整体结构到细节都由构成艺术设计而出,有些园林在整体上较为传统,但是为了迎合当前的审美标准,设计园林的局部是也要使用较多的构成的语汇更加精细的进行改进。由建筑师伯纳德屈米主持设计的巴黎拉维莱特公园,被构成艺术影响比较大,以纯粹的形式构思为基础的现代公园设计。

  点、线、面是构成公园构造的重要元素,他们相互叠加形成的艺术特色,具有浓重的现代风格,由于这种风格是传统园林模式的一种新突破,所以成为众多园林方案中的优秀案例。构成艺术的重点之一就是逻辑严谨的几何图案,这种特征在结构上以逻辑性的秩序骨格来表现。风景园林在设计方面要同时关注平面和立体形态。构成艺术在形态要素角度可将其表达形式划分为肌理、色彩、光、动的构成等,而按空间划分可分为平面以及立体构成。为了更加丰富园林形式,可以合理应用构成艺术在风景园林设计中的穿插融合。现代建筑、雕塑的立体造型以及现代平面绘画可以作为表现手法,来体现风景园林的严谨的美感。

  整体和谐原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现代风景园林的各基本要素做到内在和谐,二是园林的整体风格做到整齐划一。设计现代风景园林时,要注重园林整体和内部细节之间的和谐。

  在设计现代风景园林时要达到功能需求和人们的审美需求统一,为了实现功能与审美统一,要运用结构艺术设计的理论体系来来实现,做到园林设计处处体现涉及的美感。

  在进行现代风景园林设计时,最好注意结合原有的环境风格,因地制宜,将园林和谐的融入其本地环境中,再加入一些风格创意,融合艺术气息。

  点、线、面、体、色彩和空间六种元素组成了构成艺术,这些元素通过不同的组合在艺术表现中得以表达实现。现代风景园林设计是通过运用视觉艺术语言,进行色彩和形体的创造,塑造其抽象美的概念。在设计学中,点的意义是设计元素相对较小的形态,在进行艺术创作时,点是拓展灵感的重要部分。在园林的设计中,点可以代表一个盆栽植物或者一棵树木,或者一个小的建筑物,运用非常广泛。点动成线,线有分为直线和曲线,直线在现代风景园林的设计中又被划分为水平线、垂直线和斜线,曲线又被划分为几何曲线和自由曲线。不同的线条给人的艺术体验不同,直线给人大气的感受,曲线有一种柔和的美感。

  面涵盖了点和线,体现了园林设计中的整体效果。在园林设计中,园林的整体设计是最重要的一部分,表现出园林的整体感。不同的整体规划有着不同的视觉感受。在进行设计时,眼观大局,因地制宜,才能做到有效的利用资源环境,园林与环境和谐。体是园林的三位形态,表现出多角度的美感,为人们营造出立体的游园体验,更能够吸引人们的观赏。色彩是建立在立体构造上的部分,烘托整体效果,不同的色彩表现的情感大不相同,在运用色彩时,需要结合色彩立体结构、色彩变化特点等,为观赏者创造多角度的色彩美感,有助于更好地满足现代风景园林设计审美需求。将上述的元素统一组合,就是空间,包括平面、立体、色彩。现代风景园林设计是在一个比较大的空间进行结构艺术各个基本要素的组合,来填充现代风景园林的空间层次,展现其设计美感。

  目前,我国园林行业急需解决的问题,是如何在风景园林的设计中体现现代美感,并且提高风景园林的景观水准。公认的中国传统园林是世界文化的瑰宝,是园林史上的一颗明珠。但面对前人创造的辉煌成就,如何继承和发展优秀的文化,保留传统园林文化最精华的部分,并且学习国外园林艺术的新成果,根据我国国情将两者相结合,研究出心得具有现代感的中国园林形式,是非常重要的问题。构成艺术是现代艺术中占有重要地位的一种艺术形式,学习并且将构成艺术的精髓融会贯通,可以提高园林设计师的综合艺术水准。构成艺术从思想和实践上都为现代风景园林设计提供了丰富的源泉和借鉴,也为探寻具有现代美的园林形式提供了明晰的方向和多种可能性。

  (1)地质地貌对园林风景设计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园林风景的结构布局上。在园林风景设计中必须充分考虑当地的地质地貌特征,不同的地质地貌特征都有对应的设计方法,只有依据当地的地质地貌特征设计的风景园林才会与当地自然环境融为一体,才会形成独具特色的园林风景设计风格。由于盐城处于平原地带,因此在盐城风景园林设计中必须充分考虑上述情况,让盐城的地质地貌特色充分体现在盐城风景园林设计中。

  (2)地域气候特点表面上看起来对风景园林设计影响较小,然而在园林风景设计实际中所起的作用非常大。各地之间的地域差别在很大程度上是受到当地气候的影响,独特的气候条造就了当地独特的文化和当地人的生活方式气候,从而对当地风景园林风格造成了极大的影响。盐城的园林之所以面积较大并且连成一片就充分考虑到了盐城濒临黄海的特点,同时在一定程度上还可以抵御台风的袭击。

  (3)植物和水文是风景园林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的地域气候造就了该地域不同的植物种类和水文特色。而这些具有当地特色的植物和水文恰恰造就了具有当地特色的风景园林景观。风景园林的可观赏性离不开具有当地特色的植物和水文。成功的风景园林在设计中往往把具有当地特色的植物和水文运用的淋漓尽致,由于具有当地特色的植物只有在该地域的气候条件下才能生长,所以在风景园林设计中充分运用植物和水文可以使当地的风景园林与其他地域的风景园林有着显著的差别,避免风景园林出现同质化现象。由于盐城植物种类众多,市区河流密布,同时还有大洋湾湿地,在盐城风景园林设计过程中应该充分考虑上述情况,把盐城的植物特色和水文特点充分体现在盐城风景园林设计中。

  (1)历史背景与遗迹因子对风景园林设计的影响。盐城历史悠久,具有丰富的历史背景和历史遗迹。历史背景和历史遗迹切实的反映了当地的人的生活方式和活动足迹,是每一地域所特有的一种文化,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历史背景和历史遗迹正在被人们淡忘,所以在风景园林设计中设计中就更有必要把当地的历史背景和历史遗迹融入其中,这样不仅可以使所设计的风景园林具有地域特色,同时也可以是当地的历史文化很好的传承。

  (2)人文符号因子对风景园林设计的影响。在国外的很多风景园林设计中,人文符号因子都被很好地融入当地的风景园林中。很多名人的故居在风景园林设计中都被很好地利用。盐城历史名人故居众多,在盐城风景园林设计中也可以借鉴国外的做法,在盐城风景园林设计中充分利用盐城的名人故居,从而让盐城的风景园林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

  (3)民俗风情因子对风景园林设计的影响。由于盐城历史悠久民俗众多,特别是淮剧和香火戏是盐城民俗文化中的精华,是盐城特有的地域文化特点。在盐城风景园林设计中应该充分考虑上述情况,充分发掘盐城的民俗风情因子,让盐城的风景园林设计中充分融入当地的民俗风情因子。

  (4)社会特征因子对风景园林设计的影响。随着社会的变迁,我国如今的风景园林设计与我国古代的风景园林设计有着较大的区别,这种区别主要体现在社会特征的变化上,如今的风景园林设计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满足广大市民休闲游憩等各方面的社会需求,并且具有很强的公益性。在盐城风景园林设计过程中也应该注意到上述情况,充分发挥城市风景园林的作用。

搜索